Posts

蘭女EdTech社群

這學期開始有愈來愈多同科夥伴們一起加入EdTech社群,讓原本主要以高一老師們組成的五人聚會,一下子擴增到跨三個年段的規模。而兩週一次的聚會,我們也玩了各式各樣的工具,像是Hangouts Meet、Edpuzzle、還有今天的Pear Deck等等。一方面幫助老師們增能,另一方面也希望若真的要遠距教學時,學到的這些東西也能派上用場,更豐富老師們的課程內容! 今天聚會結束後有老師問我平常準備這麽多東西,備課上會不會很辛苦?不過仔細想想,我好像真的沒有感覺特別辛苦的時候,可能也是因為是自己喜歡的東西,有熱情做起來也不會感到辛苦吧!(我就是EdTech Geek啊....! 😂 ) 比起剛開始自己一個人默默做課程,如今能跟這麼多同業一起交流分享,比起辛苦,其實是感到很開心的!尤其聽到老師們和我分享他們在班上實際應用的心得時,更覺得我們在做的這些事情都是很有意義的啊!

Pear Deck with iPad!

Image
因為上次帶學生用Pear Deck練習文法句型的回饋很不錯,決定這回再來試看看這顆梨仔還可以再玩到什麼程度~! 這回新課的文法句型討論的是find, leave, keep的用法,但若只是單純地講解規則的話學生們通常很難進入狀況,即使一時之間瞭解規則,但真正要使用它往往還是會卡住,所以我一樣先用Pear Deck把我的教學投影片做好,並結合iPad讓學生們分組討論。第一頁先條列出例句讓學生們討論並推敲出規則,然後直接在螢幕上標記(螢幕變大後就更好在畫面上塗塗抹抹了!)接著我再帶學生們透過句子一個個認識這個句型的用法,請她們到另一張投影片把規則填入表格,接下來就換她們自由發揮了! 上次使用Jamboard時深深感受到學生們畫畫的潛力,剛好這次的句型很適合用圖畫表現,於是我從前面的句子選了三個句子,各放在三張投影片上,並套上圖畫的功能,學生們要在一分鐘內用畫圖的方式把句子呈現出來,當時間一到我就會鎖螢幕,再一起公佈大家的作品,看一下彼此都畫了些什麼。 有了圖像的輔助後,學生們對於這個句型變得更有感,也會注意到自己漏掉了一些細節(例如單複數、時間等)無形中也磨了一下閱讀能力,大家一起在大螢幕上看彼此畫了什麼也很有趣,非常歡樂 😂  另外她們很喜歡這顆可愛的梨仔,還有人自己畫了顆梨仔,真的是很有人氣啊!

Jamboard with iPad! 🎨 👩‍🎨 🍎 📱

Image
感謝設備組這兩天的幫忙,不僅把iPad更新到最新版本的iPadOS,還幫忙湊齊了足夠用的數量,雖然目前還沒辦法一人一台,但兩人共用一台也很夠用了! 這次做完單字講解後,決定請出Jamboard讓學生們在上面多做點東西。學生們兩人一組,選擇十個她們想再練習的單字片語,一個單字放在一個白板的便利貼上,再用這些單字分別各造一個句子,最後再將句子用圖畫的方式畫出來! Jamboard使用起來很直觀,加上iPad操作的便利性,學生們很快就上手了,還自己找到了那個可以自動偵測圖案的畫筆來玩,畫了一堆很好笑的東西 😂 😂 而當她們看到Jamboard可以直接搜尋圖片並拉到白板上用時,每個人又發出了讚嘆聲,還用相機拍了一堆照片,再用那些照片結合畫筆修飾,感覺像是發現新玩具一樣,玩得不亦樂乎  🤣 其中有個還蠻令我感動的小故事,有位學生平常學業表現不是太好,分組活動有時參與度也不高(同組組員前天才又跟我提到這件事)但今天這堂課卻是我看過她最投入的時候,畢竟可以展現一下她畫畫方面的才能!也難得看到她充滿成就感的笑容。同組組員似乎也感受到她的改變,也就更積極合作,有的負責造句,有的負責想怎麼表現,然後那位同學再幫忙畫出來,這時候老師當然要來好好地給她正能量加持一下,希望她可以對自己再更有自信就是! 事實上我也沒預期會發生這件事,但我想學習本來就不該只有一種樣子,而有些孩子的確是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她們的成就感,或甚至更投入了些。畢竟厲害的人事實上怎麼玩都能有一定水準,但能讓更多孩子有被看見的機會,或許更是我們老師能再多努力一點的地方吧!是個今天的小小收穫!

Edpuzzle in the house!

Image
這一次的課文主要在講各國不同的飲食文化與禁忌,在帶學生們做完閱讀理解與延伸討論後,想想好像還可以再多做點什麼,就想到前陣子看到GQ做了許多各國名人的英文俚語教學,裡頭剛好有一支影片談到一些與食物有關的英國俚語,再加上還能讓學生們聽聽Rachel Weisz跟Emma Stone的英式與美式口音,一魚好幾吃 🐟 🐟 🐟  就決定來做個小小的再延伸課程。 為了讓學生們能有更多互動的機會,這次決定用Edpuzzle來把影片提升成可以做線上互動的教材,透過Edpuzzle,老師們就可以在時間軸上選擇特定的時間點,新增各種問題(選擇、填充或是說明),跟Google Classroom連動後,再透過Live mode,老師就可以直接把學生加進來,開始播放影片後,學生就可以在她們的平板或手機上直接回答問題,老師也可以透過大螢幕秀出全班的回答(選擇題),也可以重複播放片段做練習,學生們就不再是被動地坐在底下看影片,而是可以同步參與,為了回答問題,學生們也會更聚焦在聽力上,前後大概十分鐘的時間就完成這個課程,測試下來成效還蠻不錯的,是個很方便的工具呢!

Pear Deck玩起來!🍐 🍐 🍐

Image
Pear Deck玩起來! 🍐   🍐   🍐 Pear Deck作為Google Slides相當強大的外掛程式,可以幫助我們將Google Slides再升級成課堂互動性十足、提供學生們即時回饋的好用教材。研究這顆梨子也有一段時間,決定這回要來小試身手,看看能在課堂上發揮什麼功效。 這次要來融入在句型講解中,讓學生們學會分辨instead跟instead of用法的不同,同時也讓她們可以做些線上練習,並透過即時回饋測試自己理解了多少。 在Google Slides上先用Pear Deck套上要用的互動性模板,在請學生們輸入代碼就可以加入簡報開始課程了!學生們兩人一組,一開始先請她們閱讀兩組句子,再請她們用螢光筆在投影片上標出instead還有instead of的位置,並仔細觀察這兩組句子有什麼特徵,小組討論後再到下一張投影片將她們的觀察寫下來,全班寫完後就可以直接秀出各組的答案,看看彼此都寫了什麼,我也可以藉此直接講解這個句型,並帶她們再歸納一次規則,加深她們的印象。瞭解規則後,再請她們到最後一張投影片試做簡單的練習題,並回到課本上練習句子改寫後就完成了這次的練習! 我認為比起直接講解文法規則,像這樣帶學生們實際閱讀與觀察句子,再進一步歸納出規則,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們瞭解一個文法概念,而不是背一大堆公式,但真正要用時也不知道怎麼運用。透過這樣子的互動性簡報,比起在黑板上講解,學生們更能進入狀況,也讓文法課上起來不這麼無聊,感覺一下子就下課了! 這次稍微試一下Pear Deck,真的感受到它帶來的趣味性跟互動性,現在因應疫情影響,Pear Deck也贊助台灣教育者90天Premium Access,還不把機會大玩一波啊~!  🍐 https://www.peardeck.com/google-taiwan 通行密碼:taiwanlove

線上週記結合多元學習表現,直接來個一魚多吃!

Image
根據上學期末觀察學生們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狀況,發現其實很多學生是不太熟悉如何運用手邊的科技工具來製作學習檔案,甚至連如何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都有些狀況,再加上因為第一次做,常常都累積到最後一刻才開始動工,時間很緊迫的情況下產出也不太理想,於是想趁這次寒假帶她們多做點什麼,也好為下學期做些準備。 於是我決定嘗試來做線上週記,藉由班級寒假作業的名義,順便結合學生的多元學習表現,直接來個一魚多吃!除了培養學生們平常建立個人檔案的習慣外,也讓她們熟悉如何運用數位工具做紀錄或自我學習,讓她們的寒假不至於無事可做,為自己的生活做點紀錄 xD 週記題目一共有兩個,分別是(A) 在寒假中學習到的一個新技能(E.g.語言、才藝...等),以及(B) 在寒假期間參與過的一段特別經驗(E.g. 營隊、社團活動、講座...等)。學生們只要從中選擇一個題目完成,並選擇一個Google Docs的「範本」製作,最後附上至少兩張照片。為了讓學生們可以言之有物,我再運用Golden Circle的概念,請學生們透過Why, How, What逐段完成自己的週記內容,同時我也預錄了兩個小影片,教學生們如何找到範本跟上傳檔案,請學生們再將週記繳交 至Google Classroom上就完成了! 我發現即使是高中生,也是要一步一步帶她們完成作業才行,尤其若學生對於該工具不太熟悉時,更需要老師們先架好framework,學生們再按照指示完成,如此當學生經過一輪的練習後,才能開始獨立自主地製作自己的檔案,並能開始加入自己的創意,讓自己的檔案內容更多采多姿。 每個人繳交上來的內容五花八門,蠻多人選擇自學一個語言,除了最受歡迎的日語韓語外,還有學生選擇自學粵語(好強啊!),還有人自學電繪,並很仔細地將過程記錄下來(成品超厲害)有人因為對輔導有興趣,自己找心理相關的書籍來自學,有人則利用寒假期間練習如何煮飯,假日有空就幫忙媽媽料理三餐,看得也很溫馨呢!有學生則是分享寒假參加國中生營隊的心得,或是參加社團活動的練習筆記,內容超級豐富! 更令人驚喜的是有兩位學生嘗試用全英文來完成她們的週記,老實說其中有一位平時在課堂上表現並不太理想,但她卻嘗試用很簡單的英文來表達她的想法,或是嘗試看字典練習寫句子,從這份作業裡可以看到她的努力,著實感動! 整份作業看下來,似乎開學後是可以繼續進行的,尤其...

一頁Google文件專案管理!

Image
以前備課時腦袋還可以記住課程運行的流程,像是什麼時候要用哪個線上共編學習單、什麼時候要用哪個網站的資料...等。可是日子久了,回過頭要看以前做過的課程時,有時實在不太容易想起來當時是怎麼做的,雖然我還是會透過查看Google Classroom上的編排順序來回憶教學步驟,但難免還是會有不夠全面的感覺,尤其當課程設計愈數位化,雲端硬碟上的檔案就會愈來愈多,有時一個資料夾內可能就會放進各種檔案(文件、簡報、圖檔、音檔等...)或是再細分成各種子資料夾,而當手上的課程或專案一多的時候,要全部記住就更困難了。 這時想到以前電腦玩物曾發表一篇「一頁Google文件專案管理筆記」的文章( https://tinyurl.com/rnskhcf ),覺得還蠻實用的,就嘗試照著裡頭的步驟來製作我的lesson plan,因為Google Drive上的每一個檔案都是一個連結,很容易就能把所有資料都彙整在一個頁面上,再加上把流程一個個排出來後,就比較能全面性地查看自己有沒有缺漏的地方,透過「大綱目錄」以及「項目編號功能」就能像是待辦清單一樣工作了!而課程上完後也能再回來做一些筆記,以後只要看這份文件,就能知道可以怎麼修正課程了。這種感覺就像是用Google Docs幫我分出一個腦袋來記憶跟規劃一樣,對於我這種喜歡全面性管理、有點整理強迫症的人來說,是還蠻實用的方式xD 是說若Docs上能有checkbox的功能的話就更方便了!不然的話其實用sheets來製作也是可以的!

停課也能按照時程收作業!Google Classroom讓學習不中斷!

Image
今年改用Google Classroom收寒假作業,請學生們利用寒假期間閱讀雜誌、寫完練習卷後自行對答案訂正繳回。 其實學期間就已經每週讓學生們帶回去當作業練習了,所以她們都已經很習慣這樣的作法,只是每次要收那些一張張的卷子實在很麻煩,疊在櫃子上看了也很阿雜,這次就乾脆請學生直接將作業拍照上傳,我再來評分就好!畢竟主要是看學生們作業完成的狀況,是不是要收實體卷子回來反而就沒那麼必要了! 至於評分方式也很簡單,寫完後自行批改並訂正就能拿滿分,若只是單純寫完+批改的話則拿80分,由學生們自行決定要做到什麼程度,自己為自己的學習與分數負責。我也能很有效率地批改作業。 而用Google Classroom的好處是,可以直接附加音檔跟詳解,設定好Deadline的話,系統還會提醒學生們記得繳交作業,相當方便。我也跟學生說寫完的話就直接拍照上傳即可,免得開學的時候(照往例)又會有人弄不見了 😂 學生們繳交的狀況也還不錯,還有人過年前就已經寫完上傳了~話說原本deadline是設定在開學的第一天,開學日調整後,想想也沒有再延長繳交期限的必要,畢竟怎麼說這還是「寒 假」作業,不是「暑假」作業啊! 最後不免俗地還是會有些「兩光」的學生出現,像是昨天運動完在便利商店巧遇學生,還跟我提到說看到手機跳出提醒,才想起作業還沒寫,然後卷子也搞丟了,只好打電話跟同學借來補印,再趕緊回家趕工上傳。另外昨晚愈接近12點,各班的作業繳交數也就跟著飆高,信箱裡最後也多了好幾封壓線的「遲交」通知信。噗,只能說不管什麼時代,學生就是學生啊 🤣

學習歷程檔案的自我反思

Image
最近詢問學生們準備學習歷程檔案的進度,發現有些人真的不太會整理線上檔案,用說的一時之間也不太容易解釋,決定還是花一些時間帶她們做過一遍,順便教她們一些好用的功能,也讓自己之後比較省事一點,不用再一個一個教。 因為宜蘭的學生普遍對於G Suite工具是很熟悉的,加上平常上課本來就有在用,所以對她們來說,運用這些工具整理檔案其實是最方便的!尤其她們的smail帳號容量又無限大,不好好拿來用真的就太浪費了(雖然還是有學生忘記帳密,不知道有沒有辦法找回來呢...?) 我用的是最簡單的方法,主要讓學生練習如何用Google Drive和Google Photos整理檔案和備份相片,再用Google Docs的範本製作出模板,再用Google Classroom派送副本讓學生們使用。 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的確不太會操作電腦,像是如何插入圖片或是上傳檔案等,有的還是開著電腦畫面,然後再用手機同步編輯(學生說因為這樣打字比較快... 🤣 )不過我想應該是不熟悉電腦的介面,加上本來就習慣用手機操作的關係,才會有這些狀況發生,相信多練習幾次的話應該就能上手了。 老實說這次的經驗對我來說也有點衝擊,因為跟自己以往的學習經驗還是有些不同,我們或許真的不太能再把「數位原住民」一詞看得太理所當然,學生們的這些數位能力也是需要一步一步建立起來的,而我們也的確需要多觀察學生們的學習模式,再適時地自我調整(甚至自我學習)才能更適應這個數位浪潮下的教育環境才是!

用Google Sites製作個人線上教材網站!超方便!!

Image
這學期接了彈性學習微課程,開了一門English Grammar,一週兩節課,三週一輪。因為是第一年做,有很多東西都還在摸索中,尤其文法課可以上的範圍很廣泛,但實在不太可能在三週內一次講完所有的文法句型,思索一陣子後,決定主要以當次期中考的範圍為主,針對課本或雜誌內出現的文法做講解與練習。 為了讓課堂運行更有效率,加上也不希望一直印練習卷或資料,決定也要來把微課程的內容好好數位化一下!但為了這三週一輪的課程另外開一個Google Classroom,感覺有點大材小用(而且實際會用到的功能也沒那麼多),不如就用Google Sites來整理上課的素材吧!所以我簡單地用Google Site架設一個線上教材網站,把所有上課會用到的東西(講義、練習題等)都丟到上面去,學生們只要透過我給的連結或QR Code,就可以進到網站裡面做練習,也不需要額外登入帳號。學生也可以自行把網站加到自己的我的最愛裡,回家也可以再練習! 而用Google Forms設計練習題也很簡單,透過裡頭的Quizzes功能,就能自己設計問題並附上解答,學生只要透過手機或平板,就能直接 在上面作答,完成送出後就能自動對答案,非常方便。這樣子的模式不僅省下不少紙張,後台也能留下學生回答的紀錄,我也能針對每位學生的答題狀況直接講解,讓學生們的學習可以更個人化。 最後一堂課參考中如老師的做法,用Autocrat也做了一張結業證書給學生,以前就一直很想嘗試使用這個很方便的add-on,剛好藉這個機會直接來試作看看,也讓學生可以拿來用在她們的多元學習表現上。 自十月中到期末,竟也就這麼上完三輪的課程,但其實過程中也是邊做邊調整,慢慢把網站架好,再把Google Form丟上去,才完成一個看起來比較像樣的網站。而比起用課堂上較零散的時間講解零碎的文法句型,像這樣能完整地利用兩小時好好地把一個文法觀念帶完,同時也提供學生足夠的時間練習,想想還是蠻不錯的!